查看原文
其他

知识分享 | 互联网公司还能去吗?

过去几年的数据表明,很多年轻人都选择了互联网行业。这主要是因为,互联网行业的招聘岗位本身较多,加上薪资待遇比较理想,而且行业的快节奏和高强度能促使年轻人快速成长。

但自从去年下半年以来,互联网行业已呈现退潮之势。这让求职者不禁犯难:

互联网公司还值得去吗?

身处其间的工作状态和生活状态是怎样的?

城市和岗位该如何谨慎选择,才能避免入坑呢?

本期享读,让我们一同走进《互联网人》。本书采用深度跟踪采访的方式,记录了20位在不同城市、不同行业、不同岗位工作的互联网人的真实故事。他们既包括产品经理、程序员,也包括HR、公关、运营、客服等。

他们的工作日生活、周末生活、衣食住行、与公司的关系、与家人的关系……种种酸甜苦辣,也许能给迷茫中的你带来一些指引与启发。


书名:《互联网人》

作者:沙梓社

出版时间:2022年4月

出版单位: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


沙梓社,互联网人,始于计算机科班,陷于手机app开发,忠于“互联网+”,横跨科技与人文。十年磨一剑,今日把示君。



对于互联网人来说,这本书可以让你看到自己。对于不了解互联网人的读者来说,这本书给了你机会近距离认识他们。对于未来的人而言,这本书为你提供了详细了解特定历史阶段重要群体的珍贵资料。


01


客户端工程师 陈远铭


“收入和成长的想象空间不大,主要就是图个稳定”

#杭州# #国企旗下互联网公司# #客户端工程师#


互联网行业对从业者的学历要求其实没那么严格。


我只有高中学历,是凭着努力和运气换来了在国企旗下互联网公司的工作机会。


我们公司实行“965工作制”。


公司总部在市区,早高峰时交通比较拥堵,班车有时候会迟到。


只要在打卡的时候备注一下就可以了,考勤会过滤掉这种情况,不会让员工背锅。


中午休息时间也很充裕,我一般要午睡半个多小时。


有的同事也会趁这个时间去公司的图书馆借些闲书来看。


晚上6点准时下班,加班的人很少。


我们这儿的工作强度,在互联网公司里算是比较小的。


一方面是因为,部门没有绩效考核,新功能一般也不着急上线。


所以产品经理的需求提过来时,我们都会多预估一些工时,这样干起活来比较从容。


另一方面是因为,我们不用在腾讯和阿里之间站队,消耗比较少。


现在国内最大的两家互联网公司就是腾讯和阿里,竞争很激烈。


其他互联网公司在初创时期找资金、找资源,往往都会找到这两家公司头上,接受了谁的投资就相当于站到了谁那边。


我们公司虽然属于国企,但仍然具有互联网公司的年轻元素。


比如,我们主管是1982年的,扎一个挺潮的小辫儿,也没有什么架子。


公司不压榨我们,我们也不用搞阶级斗争,总的来说工作氛围很愉悦。


但这里招人并不容易。


不是因为招聘要求高,主要还是定位问题。


我们公司并不完全按照市场方式运作,薪资低于市场平均水平。


我每个月到手也就1万多点。而去实行“996”的公司,可以翻倍。


我们公司的app本身做得一般,用户量不多。


所以,符合公司招聘条件的工程师,尤其是踏踏实实干了两年的年轻人,往往偏向于去更辛苦,但收入和成长也更多的地方拼一下。


稳不稳定不是他们这个阶段的考虑重点。


其实,在互联网行业,“996”才是常态,我们这种节奏的算是异类。

02

互联网平台公关经理 唐子宁


“互联网行业的工作强度和公关的工作性质,在无形中劝退了爱情。”

#上海# #青少年培训机构网络信息平台# #公关经理#


我所在的公司“育苗帮”,是一家青少年培训机构网络信息平台,入驻了舞蹈、琴棋书画等培训机构。


用户可以在我们平台上找到这些培训机构的信息,我们公司就相当于一个缩小版的“58同城”。


我在公司做PR,也就是公关经理。


这几天我正在处理一个危机。一个跳舞机构,原本是我们公司的大客户,结果跑路了。


用户当初是通过我们平台联系上的这家培训机构。现在培训机构联系不上了,用户可不得找我们吗?


这两年经济不太好,很多培训机构都垮了。我们处理这类事情也不是一次两次了。


主要是很烦躁,老是被打扰,长期过着“一惊一乍”的生活。


比如休息时,在手机里刷到一条新闻《女童游泳培训班溺亡》,我就得赶紧点进去看培训班的名字,看看是不是公司的入驻商户。


但好在干我们这行的,在上海买房没有那么困难。


去年我花了近200万,在上海买了个100多平米的大三房自住。


但是,房主不炒后,上海的房价跌了一些。我不是在最高点入手的,也已经降了50万,一年白干了啊!


我现在对个人问题比较佛系,不抱什么希望。


可能是因为有了房子之后,安定感增强,对婚姻的渴望降低了,目前的焦虑主要源于错过最佳生育期的压力。


但错过就错过了,现在挣钱才是我的最高优先级。


03


产品经理 刘畅


“安逸背后的中年危机,打了我一个措手不及。”

#成都# #银行旗下的金融科技公司# #产品经理#


我即将奔四了,是较早留学美国的海归,也在互联网大厂摸爬滚打过。


去年夏天,我从上海一家互联网金融公司离职,歇了小半年后,加入了一家银行旗下的金融科技公司。


前几年银行看支付宝做得风生水起,意识到自己在互联网时代已经落后了,想要追赶,所以搞了个偏互联网的国银金科探探路。


我去的是国银金科的成都事业群,从此开启了我的“榕漂”生活。


我租住的曼哈顿国籍首座是个高档小区,紧邻车水马龙的人民南路四段,到地铁站只要步行5分钟。


我听办公室的本地同事说,他明显感觉到这几年的榕漂在变多。


对于那些在北上广深买不起房的年轻人来说,在成都安家是个不错的选择。


但到了成都事业群后,我时不时会有点慌。


我已经闲了两周,没啥事干,也没人过来找我。放在互联网公司早就被开除了。


在上家公司超级忙,在这边超级闲,两个极端之间的巨大落差让我很不适应。


我要是有编制就不慌了,反正不犯大错就不用走人,安安心心混下去也行。但我们签合同的有末位淘汰考核,能混多久也不知道。


如果把一身功夫混废了,出去没有竞争力也不好说,所以不敢混。


但是,不混呢,又有种有力使不出的感觉。这边和纯市场化的互联网公司还是很不一样。


我们公司原来的定位是服务总行业务,现在多了一项任务——把内部的好东西“产品化”。


也就是用互联网方法论将其沉淀提炼成产品,推广到全行业,尽一些社会责任。这就是招我进来的原因。


但是,公司不懂互联网的玩法。互联网公司常见的日活、下载量、结果导向,不存在的。


总行看的是有没有,不是好不好,有个东西交差就可以了。


即便是这样,还是有很多人压根不干活,而是靠讨好领导在公司混下去。


我前段时间写了篇季度工作总结,昨天发给副总裁了,汇报我的两点建议。


一是建立产品化工作的考核与激励制度。


事业群原来只服务总行,现在多了一项产品化,工作量增加了,但薪资待遇和奖惩措施没有调整。


既然不算KPI,那当然是能不干就不干。


二是建立从上到下的产品化机制。


既然输出的产品打的是总行的名号,那肯定是总行先做好顶层设计,再布置给事业群去拆分和落实。


现在,总行不管,放手让事业群去做。但事业群没有战略高度和统筹能力,做出的产品格局不够,无法形成合力。


我之所以写这个总结,也是想探一下领导的口风,从而调整我的职业规划。


我后年就40岁了,接下来的路要怎么走?


如果领导完全不在意我提到的这些问题,觉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,那我的工作就推进不下去,需要趁早骑驴找马。


04

手游从业者 罗培羽


“我喜欢游戏,也喜欢分享,这恰好都是我的工作。”

#广州# #网络游戏开发公司# #手游从业者#


我是土生土长的广东人,现在在一家叫“拇指互娱”的公司做手游。


我之前写过一本《Unity 3D网络游戏实战》,主打前端。准备再写本后端的,目标是“只要有做游戏的后端工程师想入门,就想起我的书”。


做我们这一行的,如果前后端通吃,就是全栈了,完全可以自己开公司做游戏。


但我之所以选择打工,是因为自己的变现能力不太行。


5年前,我组织团队开发过一款同人游戏《仙剑5前传之心愿》,没有商业模式,是个情怀项目。


但随着年龄的变大,我越发意识到“情怀不能当饭吃”。


现在手游行业的天花板太低了。我们公司内部养了很多小团队,各自开发规模不大的手游,然后放到公司平台上供下载。


小团队、小投入,做出来的就是小游戏。像《王者荣耀》这样的爆款基本不可能出现了。


开发小游戏的难度不大,多数新人工作3年左右,就可以把整个流程完全摸熟。公司一直不温不火地做小游戏,员工也没有更大的发展空间。


很多技术层面的问题,都可以从产品层面绕过去,比如服务器的并发量太大,扛不住,那就开新服务器好了,什么架构优化、扩容,不存在的。


游戏只有娱乐性,没有功能性,生命周期就半年,之后团队就去开发新游戏了,用到的技术栈完全不一样,之前的技术也沉淀不下来。


我现在做的是个《传奇》类的氪金手游,跟古天乐代言的那些没啥区别。因为游戏本身没有什么出彩的地方,所以需要从各处搞流量,吸引玩家来玩。


因此,我们更加“重运营”。


重运营到什么程度呢?如果我们发现你每个月花200万买装备,那这个服务器就是给你开的,其他玩家都是你的陪玩。


我们公司在游戏行业算轻松的了。如果不算加班的话,我每天工作7个半小时。因为不到8小时,所以通过大小周来补。


如果我去腾讯游戏,工资应该可以翻一倍,但代价是没有自己的时间了,那可不行。


我现在是跟2个大学校友合租。我的房间只够放得下一张单人床,将将卡在三面墙之间。


朋友说我,完全是月薪两万活得像月薪两千。


但我觉得艰苦的环境,更能激发创作灵感。我毕业后就住在这里,已经6年了,习惯了。


家里其实早就给我备好了婚房,在广深大道西和东江大道交叉口。但90年出生的我,至今仍是母胎solo,家里有点着急。


我家沙发后面有个扫地机器人,我妈说:“我看到这个机器人,就想到了我孙子在地上爬来爬去的样子。”


其实于我自己而言,我很喜欢现在的生活。做着自己喜欢的工作,还有业余时间可以干自己的事,幸福感很强。


当下是安稳的,未来又有可预见的期待,所以我也不怎么焦虑。


05

交互设计师 车书兰


“经过疫情的冲击,我开始积极主动地思考接下来的人生。”

#深圳# #智能家居公司# #交互设计师#


我大学读的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专业。


毕业时,因为觉得无锡的冬天太冷了,冷到骨头痛,所以没想着留在无锡。


当时我决定,如果买得到高铁票就来深圳,否则就去上海。


我找工作也没有刻意往互联网领域靠,我是一个被时代推着走的人。


就这样,我误打误撞进了现在的公司“易客”。它是做智能家居业务的,地址在科技公司云集的深圳南山区。


近两年,受疫情影响,公司的一些线下店铺关门了,大家都在传可能要裁员。我也开始在脉脉上关注新的工作机会。


但我感觉,自己被裁的可能性不是很大。


因为疫情对线下影响大,供应链开不了工,硬件业务比较被动,所以公司想在软件上增加投入,我的工作量反而变大了。


其实我对裁员比较佛系,裁我的话,正好休息几个月,想想下一步怎么走。


我在易客的最大收获,是从UI转到了UX。UI侧重于“好看”,UX侧重于“好用”。


拿手机界面右上角的这个“+”举例,这个按钮是加号好看,还是圆圈里放一个加号好看,是UI的工作。但按钮是放在左上角还是右上角,是UX的工作。


所以,UX需要深入了解业务和产品,从业务逻辑角度来判断,钻得更深,也更能有所成长。


让我萌生去意的主要原因,是老板管得太细了。


老板是工程师出身,虽然是理工男,但一直对app的设计细节指手画脚,让我们组左右为难。


我们觉得他提的点太小众了,花80%的精力为20%的用户服务,在目前只有几万用户的体量下,没必要,应该先把精力放在主功能上。


这类分歧多了之后,老板好像对我们组有点偏见。


我们跟三星合作的一个项目,他看了UI后很满意,跟我们说:“国际大团队设计的就是不一样!”我们没敢告诉他,其实都是我们组自己设计的。


重新找工作的话,我想试试好智家,毕竟合作较多,对他们很了解,但是不知道进不进得去。


我想看看大公司都是怎么干活的,学习学习。


我手头只有两三个项目就忙成这样了,而对接的那个好智家的产品经理经手的项目有七八个,她是怎么做到的呢?


06

智能手机项目经理 付景龙


“4G升级到5G后,我的工作节奏几乎是9·12·6。”

#东莞# #科硕手机# #智能手机项目经理#


杭州有阿里,上海有B站,广州有网易,东莞有什么?


在很多互联网人的眼里,东莞并不能算是一座有互联网基因的城市。


而全球每四台手机,就有一台是东莞制造。20多年前,步步高就是在这里创业,取得了巨大成功。从步步高出来的人,又在这里创建了OPPO、vivo和小天才。


从这个角度来说,东莞应该拥有姓名。


其实我并不是因为想进手机行业,才来的东莞。


我是华南农大机械专业的,2012年毕业后去了广州一家制造公司,本来没啥想法,打算安安心心工作就完事了。


有一天晚上跟40多岁的总监喝酒,他向我吐槽,说自己一个月几千块钱工资,孩子上大学都供不起了。


我当时突然觉得这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,第二天就裸辞了。把简历放到网上,是科硕主动找到了我。


我们总部在深圳,只有写字楼。高管和技术、设计都在那边办公。工厂在东莞,这边主要是与制造相关的岗位,有一部分工程师,另外就是工人了。


很多高端人才还是倾向于留在大城市,不愿意来这里。但我跟我老婆觉得还好,赚深圳的钱在东莞花,没什么压力。


我们在佛山买了房,租出去了,住公司免费提供的2房1厅。


我们一日三餐都在饭堂吃,公司还发伙食费,日常开销基本可以不动用工资。


我是项目经理,要为项目的最终落地负责,所以过程中出现任何问题,我都要组织相关人员开会,推进解决。


所以,我基本上白天都在开各种会,晚上才有时间干活。


手机比较复杂,硬件软件都涉及,事情非常繁杂。你想想,互联网只做软件都“996”了,手机怎么可能轻松?


在活下来的手机品牌公司里,加班可以说是常态。


大家基本上都是弹性工作制,不打卡,工作强度差不多。科硕内部甚至没有加班这个说法。


据我所知,金立和酷派是不加班的,晚上8点就可以走了,但发展得怎么样大家也看到了。


其实,现在国产智能手机的竞争已经趋于白热化,硬件利润非常低。除了华为因为拥有核心技术而有定价权外,其他公司越来越倚重互联网的玩法:硬件获客,软件赚钱。


小米这方面就搞得比较好,雷总不是一直说小米是互联网公司嘛。


每晚12点,我的手机上还在不断弹出工作消息。


干我们这行的,应酬也必不可少。手机零部件太多,都需要供应商提供。打交道的大多是工厂老板,传统行业比较重人情。


一个项目有二三十个供应商,供应商请总监吃饭,总监都会带着我。


近几年,国家都在强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,转型就是要革自己的命,谈何容易?


今天国产手机的成功升级付出了多少别人看不到的心血。在这个脱胎换骨的过程中,彼时的8小时工作制,早已不适用了。

往期回顾

【就业指导】8个关于毕业生档案的热门问题,快来了解!

马上毕业了!!你的档案怎么办??档案转接问题,看这一篇就够了!

【就业指导】马上毕业了,你的档案怎么办?

志愿填报前家长要掌握哪些资料?这里有一份报考策略,请收藏~

点击上方"蓝字"关注我们吧!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